育成牛培育的好与坏,决定着母牛泌乳遗传力的发挥,在养殖过程中给育成牛提供科学的培育技术、合理的饲养条件,确保育成牛正常发育、发情,才能为后期生长发育、繁殖、泌乳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一、育成牛的营养管理要求
1.1 育成牛营养管理目标
育成期牛的营养水平不高肉容易造成育成牛发育迟缓,影响牛只的初配体重、乳腺发育等,营养水平过高会造成育成牛肥胖,乳腺内的脂肪沉积影响牛只的终身产奶量。因此,育成期奶牛的营养供给至关重要,犊牛断奶至配种,确保其充足的营养供给,为提高饲料转化效率,此时应限制牛只的能量摄入量,避免牛只过肥。
1.2 育成牛三段式饲养营养要求
育成牛饲养分为三个阶段,6~12月龄(第一阶段),营养需求:干物质含量5.0~7.0 kg,粗蛋白含量0.6~0.7 kg,钙含量30 g~35 g,磷含量20~24 g。为育成牛提供优质精料,精料给量应占到饲料干物质总量的30%~40%,总给料量如下,精料2~3 kg/d/头,干草2~3 kg/d/头,青贮饲料10~16 kg/d/头,该阶段育成牛日增重不高于0.9 kg/d,确保育成牛12月龄时体重达到300 kg 左右。12~18月龄(第二阶段),该阶段育成牛的第二性征发育,营养需求:干物质6.0~7.5 kg,粗蛋白含量0.65~0.75 kg,钙含量35 g~40 g,磷含量24~29 g。为促进消化器官的生长和发育,此时育成牛日粮中精粗比调整为25:75,保证饲料中能量和蛋白质的供给。总给料量如下,精料3~3.5 kg/d/头,干草2.5~3.5 kg/d/头,青贮饲料15~20 kg/d/头,该阶段确保育成牛18月龄时体重达到400 kg 左右。18~24月龄(第三阶段),该阶段育成牛已经配怀,营养需求:干物质7.0~9.0 kg,粗蛋白含量0.75~0.85 kg,钙含量45 g~47 g,磷含量32~34 g。为保证母体和胎儿的正常发育,减少因母牛肥胖导致的难产问题,此时育成牛日粮中精粗比为25:75,保证饲料中能量和蛋白质的供给。饲料总供给量如下,精料3~3.5 kg/d/头,干草2.5~3.5 kg/d/头,青贮饲料15~20 kg/d/头,该阶段确保育成牛24月龄时体重达到500~520 kg 左右。营养调控作为育成牛培育中重要环节,合理的营养搭配既能满足营养需求还可以保证初配时体重、体型达标。
二、育成牛的饲养管理要求
2.1 育成牛的合理分群
精细化管理条件下,应注重分群管理,为提高饲养效果,这一阶段的育成牛要按照月龄、体重、体型、健康状况、品种等原则进行合理分群。一般管理原则包括同品种的牛只合群饲养,个体间体重小于50 kg的合群饲养,月龄相差低于3个月的合群饲养。每群建议饲养20~25头。
2.2 育成牛圈舍要求
舍内每头牛占用场地5~7 m2,育成牛卧床长度1.6~1.8 m,卧床宽度0.8~1.0 m,卧床设计坡度1~5%为宜,卧床内使用沙子、发酵干燥好的牛粪渣、锯末等作为垫料,垫料要清洁、 干燥;另外需要为育成牛群提供运动场,按照每头牛15~20 m2面积设计运动场,育成牛运动场按照50~100头规模进行分栏划区。
2.3 体重、体尺的测定
为更好的掌握牛只的发育情况,在牛只2、3、6、12月龄以及初配时分别对牛只的体重进行称量,每月对牛群进行一次体尺测量,确保13~15月龄的育成牛体重能够达到360 kg以上,确保育成牛达到配种时的体尺、体重需要。研究表明,育成牛理想的平均日增重需要达到700 g~900 g,每月育成牛的身高增长达3 cm以上才能确保骨骼正常发育。
2.4 合理运动与健康管理
目前规模化奶牛场育成牛均采用舍饲管理,育成牛的运动量较少,因此,每天应至少保证育成牛运动时间2~4 h,这样有利于育成牛的前肋、后腿发育,避免前肋开张不良、飞结不充实、胸底狭窄等情况发生。注重圈舍消毒,减少疾病发生,饲养和兽医人员要每天观察牛群健康状况,及时发现病牛,做到及早发现,尽快治疗。
2.5 牛体刷拭与乳房按摩
对于育成期牛只每天应进行牛体刷拭,刷拭有利于去除牛体表明的寄生虫和粪污,保证牛体清洁,促进血液循环,提高采食量和舒适度,增加人牛亲和力,便于后期饲养管理。育成牛6~18月龄时,每天进行乳房按摩1次,18月龄以后,每天增加至 2次。每次时间控制在3~5 min。
2.6 合理配种
育成牛的初情期大多在8~12月龄时出现,不要用年龄作为配种标准,应该以体重作为标准来衡量配种时间。过早配种,此时的成牛个体、体重过小,乳腺发育不健全,容易出现难产、胎衣不下等情况,降低了牛只的使用年限,缩短了经济寿命。延迟配种,增加饲养成本,牛只一生的产奶量减少,同时增加了人工和设备投入。正常饲养情况下,育成牛初次发情的体重约为成年体重的40%,配种时育成牛体重应为成年牛体重的60%,当育成牛体重达到380 kg以上、胸围达到165 cm以上、体高达到127 cm以上、13~14月龄时可以进行配种。
2.7 热应激防控
育成牛热应激不如泌乳牛影响更直接,因此往往被养殖者忽视,作为牧场后备力量,实际生产过程中育成牛的热应激防控同样刻不容缓。热应激不仅会给育成牛头胎泌乳量带来不可逆的影响,还会影响育成牛繁殖机能、乳腺发育、内分泌等方面。育成期牛群要做好防暑降温,饲养过程中为牛群提供舒适的环境,最适宜的温度为15~25℃,保证24 h饮用清洁卫生的饮水,还可以使用复合多维、微生态制剂等具有抗应激效果的功能性产品。
三、小结
育成牛因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容易被忽视,如果管理不当,容易出现日增重低、体尺不达标、体重过胖、配种难等情况的发生。因此,在育成牛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营养调控和饲养管理工作,延长育成牛的使用年限。
注明:本文已被《中国动物保健杂志》收录,拟在2024年12期发表。
供稿部门:畜牧研究所 供稿人:郭建军 编辑:郅学超